【萧遥】
丁宇吐槽吴铭:”我哪能确定时间?不晓得能不能问到?我知道弟弟是夜猫子,刚醒来上线,果然看到。夜猫子生活习性不健康,之前我多次叫你把作息时间调整到正常,你总是不听,人到中年咋吃得消?我一亮相,你就问问题,十万火急。夜已深,明天早上8点要上班。晚安!”
“哥,夜猫子是多数传媒业人员的常态,我知道不好,但一时改不了。我争取改过来。”不待吴铭回他,丁宇的PP头像暗了,义兄下线。
今晚,吴铭终究穿透疑窦悬乎的路边社,摸到广南省的怪病踪影。“潇潇雨,雾蒙浓,一线阳光穿云出,愈见姣妍”。
明日,又是新的一天,太阳照常升起。
从热线新闻部跨过国内新闻部, 转入深度新闻部,吴铭喜出望外。深度新闻部人马少,18个记者、3个责编和1个主任王晟,负责供应每周一期的十六版“深度周刊”。深度记者除了6个在《京西信报》总部,主打华北和东北片区,12个记者分驻华国五大片区。自此,他调整采访报道的方向,从日常的突发新闻转向深度新闻。
新闻业务考核标准,深度记者从每周至少发五篇报道,转为每月至少一篇重磅报道,或两篇深度报道。别小瞧了新闻产品数量狂减,关键在于深度报道必须在华国引起全国性反响。
他不用无料“扫街”,也不用每天回报社上班。如果未出差采访,每周四下午14:00必须回报社开一次部门例会,评点当天出版的《京西信报》“深度周刊”,并汇报下一周的深度选题。除了有采访任务在身的记者,深度新闻部人员都得参加,外派记者在线参与。
例会评报时,所有与会人员都直言不讳,包括分管编委、部门主任、记者、编辑都平等相待。评说对事不对人,严禁人身攻击,说出每一篇深度报道的优缺点,以及编辑出版流程存在的问题。有的单打、有的混打、有的独战群儒,唇枪舌剑,刀光剑影。无论争论人员是什么职位,大家都是为了“深度周刊”出精品,欲与华国第一周报——《南国周末》试比高,争取在华国调查报道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尽管例会开得异常爆火,结束后大家依旧老铁。
外驻记者倘若回报社赶上例会,会后深度新闻部集体饭罪,搓一顿。往往,由分管编委和部门主任轮流买单。 只有《京西信报》开年会,深度新闻部方能大团圆。
深度新闻部人员之间,平日通过社交号群联络,交流派单、采访和编辑等事务。若有急事,就打电话沟通,或者召回报社商谈。每到周三中午12:00截稿,深度记者们都必须准时交稿,否则依拖稿的不同情形挨罚,严重者遭京西信报报社解聘。之后,三个编辑上班编稿、送部门主任、新闻部主编、分管编委审稿,直到当晚24:00。采编流程顺利,确保《京西信报》“深度周刊”次日发行。
深度新闻部尽管在报社是小部门,却是报社的一把冲锋尖刀,为报社冲锋陷阵。它出重磅新闻报道,带动独立于新闻部的广告部经营,更重要的是,为报社品牌杀出一条血路,在华国传媒江湖扬名立万。
深度记者的高要求,决定了深度新闻部都是精兵强将,考验并鞭策吴铭快马加鞭,不能拖后腿。吴铭新入深度新闻部,王晟主任暂时不外放他。于是,他做选题的范围可拓展到华国全境,不能和其他同事“撞车”即可,深潜关涉公共利益的重大或典型的新闻题材。
进入任何记者都羡慕嫉妒恨的深度新闻部,如何发现深度选题?成了深度新兵吴铭面临的第一桩事儿,尽管他已经干了四年记者。这是他转入重要新闻部门必经的淬炼阶段,反正,在传媒江湖叫得出名号的大牌记者都是从新手做起。能不能在调查新闻业界闯出名头,就考究吴铭的新闻悟性、好问勤学、业务努力笔头功底等综合能力。深度新丁吴铭,惟有笨鸟先飞,边干边学。
连日查询广南怪病传闻,总算摸到一点边。吴铭暗下决定,把广南省怪病作为自己打响深度报道的第一炮。
上午10:30,吴铭上PP,问义兄丁宇:“哥,你问到是禅山市哪家医院收治那个怪病患者?”
“现在,我忙着呢,没空问。让部下们发现我上班‘摸鱼’不好,你哥哥只能悄悄向禅山市朋友打听。要知道,官场其实消息灵通,我会很快搞定。”
“你啥时回话?”
“弟弟,你工作4年了,怎么还没改掉急躁的性子?昨晚子夜,你就火急火急开机关枪,问我个没完。你先别急,别下线,等我的消息。”
“小弟遵命,隐身。如果我没回应,你留言即可,或语音留话皆可。”
“耍滑头,我继续做事。”
从义兄那里暂时没得到具体医院的消息,吴铭转念想起与那个病患同住在禅山市的明德县室友李旷东。他决定“骚扰”,继续上PP连线,“旷东,一个礼拜没联系,你在忙啥?上次你说在县城听闻省会怪病的传言,有没有进一步消息?”
还没打完字,他就发过来一串文字,手溜着呢:“阿铭,你还想着这件事呀,我都快忘了。你做记者,就是职业病犯了,好奇心特重。”
“你先别怼,我还没批你第一次耍我。你小子倒教导起我来了,哼。”吴铭与李旷东铁哥们,交流向来嘻嘻哈哈。
“好,你是大爷,大人不记小人过,行了吧。这几天,我听说病患不在省会越州,就在我住的同城。”
“你,咋不早说?”
“之前,我搞乌龙报错了一次‘军情’,怕这次消息不准,所以不好意思再告知你。”
“旷东,这就是你的不对。咱们大学宿舍同学虽然碰面不多,即使周国亮就在燕清大学读博,我一年到头也没见过几次,况且有人出国留学,但大家每天线上交往坦荡荡,你有什么不好意思再告诉我。”吴铭将计就计,逗弄好哥们,“昨晚,我打听到了。”
“你既然晓得,刚才却不说明白,还来问我。”
“我没问出哪家医院,所以进一步打搅你,看能不能具体些。”
“禅山市南水区中心医院。”
“你确定?”
“前天,我律所的一个同事说的。之前,我在律所PP群问起这个事,恰好有个同事回复说,一个南水区客户无意间透露。当地老百姓,已经悄悄流传快半个月。”
“OK!旷东,我再问问别人。”
连忙,他私聊那个《越州晚报》记者蔡国:“哥们,你问了跑卫生医疗线的同事吗?是哪家医院?”
这时正是晚报记者赶稿的时段,越晚记者蔡国好久没回音。吴铭能理解,一边等一边查资料。到11:35,蔡国回话,“阿铭,我刚交完稿,看来你晓得具体城市了。”
“对头,禅山市。”
“今天早上,我问了跑线同事,对方回复说‘那个怪病患者,住在禅山市第一医院抢救’。”
“啊?不是南水区中心医院?”
“你从哪来的路边消息?我同事是负责广三角卫生医疗线的专业记者,消息权威。你爱信不信?”
“哥们,你莫生气!我相信。你同事,有哪家医院的联系号码吗?我想打电话问下。”
“兄弟,我已告诉了具体医院,你是记者,难道还要想我再向同事问医院的联系电话?”
“兄弟,我已告诉了具体医院,你是记者,难道还想要我向同事问医院的联系电话?”
吴铭意识到失言,“不好意思,谢谢你。我自己搞定禅山市第一医院的联系号码。”
“好。咱们做记者,挖料不在话下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”
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霎那间,吴铭记者惭愧,脸火辣辣的。不由得,扪心自问:对方和自个儿不是熟络的朋友,而是一个媒体人群的群友罢了,萍水相逢、素不相识。他能提供一点线索已经不错,自己竟然得陇望蜀要医院号码,还不成熟。要知道,不帮是本分、帮忙乃情分。尽管做了4年媒体,见惯三教九流,自己还是书生一枚,不懂人情世故。何况,自个儿是记者,搞不到医院号码么?偶尔,吴铭被同行片言只语刺了一番,羞得无处可钻。毕竟,陌生同行交流,可不像他和室友零距离交流,直截了当。
两人在群里絮絮叨叨,和大伙儿侃谈华国传媒近期的时政、社会和经济资讯,也少不了聊娱乐八卦。终究,记者是消息灵通人士,应该具备消息广的职业素质。
差不多12:45,义兄丁宇上线,发了一句话:“那个病患,住在禅山市第一医院,正在抢救。”
“哥,你确定?”
“弟弟,我从当地朋友拿到的消息,不一定准确,但至少知道了具体的医院。你吃饭了吗?”
“没,刚刚叫了外卖。”
“你现在不跑突发新闻了,吃饭应该规律点,别弄出胃病。”
吴铭觉得哥哥一如既往关切自己,暖暖的。“谢谢哥。上午,我从一个越州记者那里,也得到那个怪病患者住在禅山市第一医院。看来,这个信息也许准确。”
“阿铭,要我再搞来医院号码么?”
“有,当然好。不过,我是记者,会弄来的。”
“小事一桩,你不用搞,我弄来。等下。”
大约15分钟,丁宇给吴铭发来一个电话号码。吴铭边吃外卖,边沟通:“哥哥,你是我的好兄长。忘了问,你朋友在禅山市做什么事的?”
“阿铭,咱们是弟兄,你不必问这个。我搞来具体医院和号码,接下来就瞧你的啦。哥哥,希望你采访广南省怪病当作干深度记者的第一单新闻,好好干。”
“哥,你关注我的报道多年了,咱俩心有灵犀一点通。兄弟正想向报社报这个选题,深入采写。如果选题通过,我将飞来广南省采访,交稿后见你。我们已经三年未见,小弟想你。”
“希望你报题通过,届时深海相见。”
“不过,我上午从明德县室友得到另一种消息,病人住在南水区中心医院。究竟那条消息对呢?“吴铭道出疑问。
“没啥大问题。今天,你从三个消息源确定那个怪病患者在禅山市。至于住在哪家医院,你作为记者能够弄清楚啦。况且,我弄到了一家医院的联系号码,另一家你自己能搞到。”
“是。我打算分别致电两家医院,以记者身份问询具体情况。”
“不妥。既然是广南省民众流传的怪病,对方会不想一下子对外传开,担心社会恐惧。你作为记者温煦,太冒失,对方因此会拒绝回答。你,会吃闭门羹。”
“ 哥哥参谋,正点。兄弟受到启发,自会巧妙问出那个病人到底住在哪家医院?”
深度新兵吴铭,将怎样问出究竟是哪一家医院住了怪病患者?他报此选题,《京西信报》能通过吗么?
最终,他能揭开怪病的朦胧面纱吗?(未完)
”